高校微专业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改革创新,旨在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,助力推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。今年9月,上海音乐学院依托双一流学科资源,推出首批微专业—“音乐科创”“音乐与健康”,即将面向全校招生。
音乐科创:聚焦音乐前沿领域
“音乐科创”微专业以音乐工程系、艺术管理系、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与学工双创中心为实施主体,聚焦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与智能制造三大前沿产业领域,面向上音非毕业班本科生招生35人,学制1年。适合具备敏锐的音乐艺术感知力,对音乐科创充满兴趣,有志于在音乐交叉领域发展的学生。
“音乐科创”立足前沿,特色鲜明。首先,学科交叉融合。课程体系围绕音乐艺术与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智能制造及其IP开发与运营的交叉领域,构建“理论筑基-技术实践-项目孵化”的进阶式课程结构,打破专业壁垒,培养跨学科思维。其次,项目驱动教学。该专业以真实音乐科创项目为载体,采用“案例教学+实操训练+企业项目”的模式,同时融入AI辅助教学模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能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第三,校企深度合作。与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声音与虚拟现实、音乐IP孵化与运营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,引入行业前沿技术与项目资源,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,实现“学用结合、以用促学”,同时提供相关实习岗位。第四,双创孵化赋能。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,支持学生开展音乐科创相关的双创项目孵化,配备专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,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。
该微专业配备“高校专家+行业精英”双师型师资团队,由上音及兄弟院校教师与行业导师共同组成。
《音乐科创》微专业招生简章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tSt3usGKnppZKsstH46KA
音乐与健康:跨学科交叉融合
“音乐与健康”微专业,以音乐教育系音乐康疗专业方向为建设基础,是一门集音乐学、医学、心理学、神经科学、人工智能及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。面向上音大二及以上年级在读本科生招生15-20人,学制1年。适合具备一定学科交叉意识与能力,对音乐与医学、心理学、公共卫生、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融合实践与科学研究具有学习兴趣,有意愿未来从事音乐治疗、音乐与健康教育、社区健康服务、心理健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学生。
“音乐与健康”充分体现音乐、健康、科技等多领域的专业特点,共设置6门交叉学科课程。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,讲授音乐艺术如何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大众身心健康的理论、知识与实践方法,探索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,搭建跨领域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,为艺术类院校学生增强健康文化修养、掌握多学科知识技能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、扩展职业发展潜能、增强服务社会文明进步的创新实践能力奠定基础。
该微专业师资团队依托长三角区域MAPMH联盟、上音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的专家资源,以上音音乐教育系“音乐康疗”专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基础,由来自不同领域、不同院校(医疗卫生、科研机构等单位)国内顶尖专家团队组成。
《音乐与健康》微专业招生简章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CuDhwN0UU_J26rntATgUQ